发布时间:2022-08-18 08:44:00
来源:
战“最难”疫情 护家乡大地 洮南市卫健系统抗疫情实录
今年3月,吉林省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白城市洮南市卫生健康系统,一面全力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一面成立援外医疗工作队,奔赴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开展了医务工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了一份特殊的力量。 本轮疫情是吉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白城市洮南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抽调293名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成立援外医疗工作队,奔赴长春市、吉林市、白城市等地开展了医务工作。
此时,洮南市委市政府及卫生健康局在积极谋求办法,解决援外医疗队物资紧缺和生活保障问题。随着一道道阻碍被突破,一批批物资送到各支援队伍手中。整个支援期间,所有队伍实现队员零感染、零掉队。 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战场。当时,洮南市集中隔离人员激增,为了完成隔离宾馆三区两通道的改造,洮南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宪军协同洮南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抢抓时间施工改造。隔离宾馆的增多,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各基层单位在工作量巨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将单位的精干力量抽调到隔离点工作。
隔离点的工作危险且繁杂,每天要完成人员健康监测、心理疏导、垃圾转运、环境消杀等一系列工作,医务人员不眠不休。 当时洮南市除了负责本地重点人群的集中隔离工作外,还先后分3批次,接受外地转运来的人员。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医务人员被多次抽调,二龙乡卫生院院长高云峰先后两次承担隔离观察任务,两次与阳性病例有过直接接触。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提升当地医疗救治能力,洮南市按照国家卫健委新印发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设置管理规范》标准,对洮南市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楼按照三区两通道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共设置救治床位360张,完全可以满足医疗救治需求;为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3月10日该医院整体腾空,原住院患者转运至其他医院收治。为确保急危重症等特殊诊疗服务的开展,3月11日将洮南华盛医院征用,设立为“黄码”医院,共设置救治床位100张,配备了充足的医务人员、检测、检查设备以及相关救治药品,使得急危重症救治工作规范开展。市医院还在抽调人员支持外援的情况下,收治了外地确诊病例8人,并他们确保了零感染、零外溢,这些成果的取得,医务人员的胆大心细是关键。 事后,洮南市卫生健康局总结认为,坚持有侧重点的全员培训,开展院感防控知识理论与技能考核,提升卫生队伍的实战经验,是打赢这场战“疫”的法宝。 流调队员是疫情防控的侦察兵、先遣队,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形成了以洮南市疾控中心为重点流调组,各乡镇卫生院为普通流调组的流调溯源模式,有效保证了对相关部门推送信息的及时响应。 疾控中心重点流调组通过上级推送信息、协查函、属地摸排等快速反应,共流调100余起,管控密接、次密接2300余人;管控境外回洮及中高风险区来(返)洮3.8万余人,接受上级大数据排查推送31628人次,并全部落实排查管控;疾控中心与邮政部门建立了境外邮件信息互通机制,完成了5批次30多件物品的核酸检测,有效防范了境外邮件的传递风险。 洮南市对与内蒙古接壤的8个乡镇的33个村44个自然屯,常住人口13529人。从去年10月16日开始,洮南市每三天对这部分总人口的20%开展一轮新冠病毒核酸筛查。截至6月份,共计开展核酸检测82轮,派出核酸采样人员5116人次,采集核酸样本89624人份。目前,这项工作仍在持续。 同时,向阳高速路口、黑水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核酸采样人员24小时坚守,冷链、服务行业、居家管控人员、集中隔离人群的核酸采样、检测工作都在扎实稳步推进。 随着当地复工、复产、复学、复市,核酸采样工作量随之增加,洮南市卫健局按照就近、便民、常态、科学的原则,在居民区、大型商超、广场、公园、乡镇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增设了24个便民核酸采样点。 从7月29日起,当地各医疗机构及便民核酸采样点全部执行免费检测服务,为确保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开展,在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他们还分散一部分力量充实到采样工作岗位,极大地方便了百姓。 从寒冬到酷暑,采样人员从未退缩,始终在一线坚守。包括4家PCR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同样连续奋战,保障各项核酸检测任务的完成。 自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以来,洮南市卫健局在21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接种工作的同时,启用了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并借助文体中心成立了大型疫苗接种点。在规范操作、救治保障到位的前提下,接种进度一直领先于其他县市。截至6月末,洮南市累计接种675860人次。 洮南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迅速行动、勇挑重担。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屏障,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疫情终将过去,这一群奉献者的身影也将被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