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1-07-18 00:00:00
来源:
- 小
- 中
- 大
2011年洮南市整村推进脱贫工作方案
洮政发〔2011〕23号
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洮南市整村推进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局、场、办,街道办事处:
为了认真组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我市脱贫致富步伐,根据2011年吉林省实现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以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整村推进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原则。积极支持贫困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尽快形成和逐步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发展生产同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贫困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贫困村全面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逐村制定整体脱贫工作方案,逐户落实脱贫时限和脱贫措施,做到村有规划,户有计划。
(六)坚持动员全社会打总体战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工作目标
2011年启动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即:黑水镇五一村、安定镇太平村、永茂乡九家子村、车力乡新发村和万宝乡复盛村;实现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整村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围绕全市“小动物、大经济”发展战略,针对贫困村的资源条件优势,发展“一村一品、数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养殖格局。进一步用好、用足、用活扶贫贷款,对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的牧业经济,积极安排贴息贷款给予支持。
(二)加强基础建设投入,不断改善贫困村生活生产条件。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所以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大科教扶贫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重点开展以种养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科技培训。认真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切实做好文化扶贫和智力扶贫工作。在贫困村做好生物防治玉米螟工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农田统一灭鼠工作。
(四)深入开展好劳务培训,加快贫困劳动力的转移脱贫。将把切实加大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加快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积极组织好贫困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同时,在加大扶贫转移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对现有贫困人口的低保投入,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对象。
(五)广泛动员发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做好与中省直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络沟通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总结情况,汇报工作,积极谋求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我们最大扶持。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开展好团县委的“翰海青年农贷致富”、县妇联的“小额信贷促增收”等活动,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通过行业参与、部门扶持、党员帮带、民间救助和个人捐赠等途径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不断扩大支持扶贫范围,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破除部门利益观念,树立大扶贫的观念,破除扶贫开发难度大的思想,树立只要形成合力就能攻坚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从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各方面加强对重点村的扶持力度。
(二)多方筹资,确保实施。要在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市乡财政都要走整合的路子,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组织及个人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投资,扶持贫困村屯发展。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村民委员会作用、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业激情。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要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要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要建立完善项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禁挤占挪用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洮南市整村推进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局、场、办,街道办事处:
为了认真组织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加快我市脱贫致富步伐,根据2011年吉林省实现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方案,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以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以整村推进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原则。积极支持贫困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尽快形成和逐步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把发展生产同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贫困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贫困村全面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同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逐村制定整体脱贫工作方案,逐户落实脱贫时限和脱贫措施,做到村有规划,户有计划。
(六)坚持动员全社会打总体战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
三、工作目标
2011年启动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即:黑水镇五一村、安定镇太平村、永茂乡九家子村、车力乡新发村和万宝乡复盛村;实现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整村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围绕全市“小动物、大经济”发展战略,针对贫困村的资源条件优势,发展“一村一品、数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养殖格局。进一步用好、用足、用活扶贫贷款,对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的牧业经济,积极安排贴息贷款给予支持。
(二)加强基础建设投入,不断改善贫困村生活生产条件。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所以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大科教扶贫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重点开展以种养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科技培训。认真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切实做好文化扶贫和智力扶贫工作。在贫困村做好生物防治玉米螟工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农田统一灭鼠工作。
(四)深入开展好劳务培训,加快贫困劳动力的转移脱贫。将把切实加大转移培训工作作为加快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积极组织好贫困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同时,在加大扶贫转移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对现有贫困人口的低保投入,对五保户实行供养。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对象。
(五)广泛动员发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做好与中省直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络沟通和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总结情况,汇报工作,积极谋求在项目、资金上给予我们最大扶持。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开展好团县委的“翰海青年农贷致富”、县妇联的“小额信贷促增收”等活动,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开发,通过行业参与、部门扶持、党员帮带、民间救助和个人捐赠等途径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不断扩大支持扶贫范围,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破除部门利益观念,树立大扶贫的观念,破除扶贫开发难度大的思想,树立只要形成合力就能攻坚的观念。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从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等各方面加强对重点村的扶持力度。
(二)多方筹资,确保实施。要在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投入的同时,市乡财政都要走整合的路子,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组织及个人加大对贫困乡村的投资,扶持贫困村屯发展。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村民委员会作用、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业激情。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区域经济质量。基础设施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受基础设施的制约,资源得不到开发,产品不能成为商品,优势形不成效益。要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扶贫经济效益,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要以科技扶贫为手段,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规范管理,提高效益。要对项目进行科学整理分类,建立项目库,并作为申请立项、投入资金和检查、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要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要建立完善项目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情况,认真做好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严禁挤占挪用资金、侵犯农民利益、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
-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