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
政府文件
发布时间:2012-05-11 00:00:00 来源:
收藏
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洮南市农业农村
洮政办发〔2012〕36号

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相关局、场、办:
     现将《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以下简称“效益年”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以保供给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贡献率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科技条件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理顺管理机制,加快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着力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组织开展“效益年”活动,应把握和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把“效益年”活动纳入市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扶持、抓好落实。广泛动员、组织全市涉农单位和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形成建设合力。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把谋划和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项目作为“效益年”活动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集中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教项目。实现以项目带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增效益的目标。
三是坚持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注重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协作,突出产业发展主线,集聚科研、推广、教育、生产等科技力量,形成优势,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动公益性与经营性创新主体分离、科技项目评估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应用、科技人员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四是坚持服务发展、效益优先。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集成创新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引领带动能力,突破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主要目标
“效益年”活动总体目标是:组织400名农业科技人员,推广转化40项以上新技术、新成果,覆盖各种农作物300万亩次,实现农业增效2.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而达到“五个一批”的重要目标。
一是推广一批新技术。围绕玉米、水稻、绿豆、蓖麻、葵花、辣椒和奶牛、肉羊、鸭鹅、鱼、杨树、山杏等主导产业,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增效潜力大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生产经营中广泛推广应用。主导产业优良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重大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转化一批新成果。支持鼓励生产经营者采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畜禽精养技术、先进加工技术。搞好科研单位、高校、技术推广单位与加工企业、专业协会、种养大户的对接,加快成果转化力度,推进产学研、科教推一体化进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攻克一批新课题。围绕水稻、葵花、绿豆、花生、辣椒、蓖麻等特色作物品种选育,保护性耕作等抗旱节水技术应用,奶牛、肉羊高效养殖、优质苜蓿草高效栽培,辣椒、葵花、绿豆、蓖麻、鲜奶特色农产品深度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效检测等技术进行集中研究,提高良种的普及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培训一批新农民。全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养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共培训职业农民15000人次以上,培训和指导农业生产明白人7万人次以上。
五是提升一批新产业。以科技为动力,着力提升水稻、绿豆、葵花、蓖麻、辣椒、花生、奶(肉)牛、肉羊、鸭鹅、山杏等10个农业特色产业,使其规模不断壮大,链条不断完善,效益不断提升。
四、活动任务
“效益年”活动采取“活动工程化、工程项目化”的方法进行,以“工作为活动提供载体,活动为工作注入动力”为工作目标。主要启动实施“十项工程”。
(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组织全市农业科技人员,结合我市农业产业技术支撑的需要,从品种、技术到转化应用等环节,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和创新力量,逐步构建洮南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建水稻、奶牛、杨树等3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按职能分工组织落实。
(二)现代农作物种业振兴工程。加大农作物品种研发投入,重点开展玉米、葵花、蓖麻、杂粮、杂豆、芝麻、花生等作物品种资源收集、保护和育种方法、育种技术等公益性研究,为育种企业开展商业育种提供服务。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以特色作物为重点,保证种子生产基地的原种供应。完善储备调控制度,重点储备玉米等主要作物种子,同时积极申报常规作物杂粮杂豆、油料作物种子储备,不断增加储备数量。加强与省里的品种审定配合,积极推荐适合我市的新品种参加审定,并不断提高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农作物育种基地、种业企业按职能分工组织落实。
(三)重大技术推广及高产创建工程。加大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入力度。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0个,示范片总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着力抓好1个整乡高产创建推进试点。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筛选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15项在全市推广。抓好重大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80万亩、生物防螟技术达到80万亩、农田统一灭鼠达到5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达到10万亩、旱粮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推广达到31万亩、等离子处理技术达到3万亩。同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等农业技术。全面建立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年培训100人以上。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100名以上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直接为种植大户和困难农户服务;培训职业农民5000人次以上,科技示范户1000户以上,培训和指导农业生产明白人5万人次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机局、市阳光办各培训基地等单位按职责分工具体组织落实。
(四)全程农机化玉米、水稻示范推进工程。结合落实省农机化“十百千”活动,建立1个千亩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全程农机化增产增效示范田。建立4个千亩以玉米、水稻机械化收获为核心内容的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增产增效示范样板基地,借助机械化收获技术,实现农民公顷节支增收1500元的示范样板。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并培育30个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并实施一对一指导服务。通过全程农机化“十百千”活动推动,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160万亩、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作业50万亩、保护性耕作5万亩以上,组织60名农机专家深入全市粮食主产乡、村,为农机大户和困难农机户直接服务,组织培训农机手9400名以上,有效提升农机手对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了解、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责任单位:市农机局、市财政局、市农机推广总站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五)园艺特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以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和蔬菜产业提升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统一匹配园区基础设施,吸引农户进入园区集中发展露地蔬菜标准园、棚膜蔬菜标准园,建设省级露地蔬菜标准园1个,棚膜蔬菜标准园5个,新建标准化蔬菜棚室500亩。全面开展棚膜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农户达1000人次左右。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六)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工程。启动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新建、改扩建4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启动畜禽养殖“345”行动计划(即市、乡、村三级联动,用四年时间,通过科技培训与服务,实现我市畜禽养殖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组织200名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培训畜禽养殖和防疫人员3000人以上,指导规模养殖大户和困难养殖大户600人次以上。
责任单位:市畜牧业管理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畜牧总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七)林业科技富民工程。发展特色林果产品,建立山杏、桑树、仁用杏、文冠果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加快建立杨木、山杏等产品的加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培育桑树、山杏、柠条、仁用杏、大榛子、欧李、文冠果、枸杞、葡萄等9个荒漠化治理特色产业示范园区。继续开展林业科技特派员活动,选派3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林业生产、生态建设第一线,现场培训、指导,对口帮扶林农大户、创办林业示范基地、建立技术服务实体。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八)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提升工程。以骨干龙头企业投产达效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提升,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48亿元,较上年增长46%以上。围绕辣椒、葵花、绿豆、蓖麻、鲜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鼓励扶持重点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对外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种植业定单达到50万亩,养殖业定单达到280万头只,直接带动农户5.5万户以上,户均增收1000元。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考察参观等渠道,组织实施龙头企业人才培育提升活动,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负责人的轮训工作。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业管理局、市财政局、农业加工企业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过程也是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普及应用的过程。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制(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6项,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合作社)1个,“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力争我市生产的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确保全市农产品消费安全。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财政局、市畜牧业管理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十)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建设,实行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加强和改进农技培训工作,采取科技示范户典型经验介绍、田间学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代替以往的集中面授。建立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和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乡(镇)服务范围内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服务工作经费。深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注重创新平台、农业远程教育建设,强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解决好必要的教材及教学设备。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牵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组织落实。
五、时间安排
全市“效益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上旬至2012年2月上旬)准备启动。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筹备启动与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2012年2月至12月)组织实施。围绕“五个一批”和“十大工程”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效益年”活动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3月)总结表彰。总结“效益年”活动成效和经验,对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 “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效益年”活动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各成员单位指派一名具体工作人员为联络员。明确责任单位,抽调精干人员,把“效益年”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二)落实工作责任。“效益年”活动采取“政府组织推动、部门牵头操作、单位分头实施、条块结合推进”的方式进行。市政府负责“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重点抓好“效益年”活动方案制定以及组织实施工作。各技术推广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效益年”活动的具体实施,要组织开展好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生产指导等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效益年”活动方案要求,认真履行好本部门的工作职责。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要在“效益年”活动的资金筹措、项目安排、重大科研攻关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要安排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的配套资金,确保重大农业科技项目顺利实施。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投入。采取无偿补助、财政贴息、投资参股、有偿扶持等多种方式,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的投入,推动金融和保险部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四)抓好重点活动。开展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市涉农技术推广单位开展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生产指导等科技服务;配合全市开展好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帮扶活动。搞好人员抽调、制定帮扶方案、搞好帮扶对接,积极开展政策咨询、项目引进、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服务,引导贫困户走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摆脱困境、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组织农业科技观摩交流活动。在2012年第三季度,组织各相关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一次新技术、新成果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活动,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积极向省和白城市推荐一批优秀农业科技创造新团队,推荐一批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推荐一批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争取在全省“效益年”活动中获得表彰奖励。
(五)搞好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效益年”活动的氛围。在农时季节,结合农事活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附件: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洮南市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陈家彬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王  晔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绍国   市农业局局长
   成  员:单亦全   市财政局局长      
           刘德江   市发改局局长
           于延春   市科技局局长
           蔡景晨   市林业局局长
           毛春风   市牧业局局长
           曲春生   市水利局局长
           张文志   市农机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张绍国兼任。




主题词:农业  农村  科技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纪检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各人民团体,驻在单位。
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4月26日印发
(共印50份)
d879b58f41ff5171506f2c0153b2031b_red.png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