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
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12-12 00:00:00 来源:
收藏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2月12日在洮南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许广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四项”战略、建设“五城”的发展思路,以50项重点工作和实事为主线,聚焦发展目标,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发展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全市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在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预计全年仍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8.4%;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比上年省统计口径核定数增长12.7%。
    (一)实施项目拉动,助推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实施了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加强与友好市(县)联系,组团参加广交会、东博会,赴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广泛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积极创造合作机会,寻求项目对接。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236个,协议利用资金6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5亿元。深圳华为集团、安徽小刘食品、中国风电等多家知名企业和集团公司落户洮南。
    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围绕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围绕民生民利,千方百计上项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项目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固定资产投资新格局,拉动了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9个,超亿元项目1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4个。吉林大唐大通风电场二期5万千瓦项目并网发电;向阳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启动实施;吉林天合风电设备收购名门塔筒,新企业异地改扩建项目达成协议。吉农科技与安徽中芝物产合资,启动了山杏仁加工项目。洮突线公路建设、城市开发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全部完成预定任务。华为铜矿、双正铜矿等开发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湖南亚华万吨配方奶粉加工、农夫酱园等项目完成选址设计。
    根据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第四季度我们积极谋划,广泛衔接,多方争取,共组织申报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文教卫生事业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类等符合国家投资政策的项目103项,为扩大经济总量、改善民生民利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发展集群,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绿色能源开发、医药研制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47.8%。
    经济开发区建设有序推进。二次变建设基本完成,输电线路改造全面升级。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入驻企业达到28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户,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25.5%。金阳辣椒、沃源食品、百群绿豆饮品、关东米业、小刘食品、金塔生物油加工等一批新企业建成投产。
    企业改革扎实推进。采取出售变现等方式,有效化解了制毯厂职工债务。对华伦纸业资产债务进行认定,明晰了企业资产权属,落实了职工债务。盘活东方红造纸厂原料场土地资产,启动园艺工具加工项目,传统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得到保护。妥善处理了酒精厂改制遗留问题。
    技改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6个,完成技改投资13亿元,超计划4亿元。开发新产品15种,预计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1亿元。清脑止痛胶囊、黄牛开边珠革等7项新产品列入省“五个一批”导向计划。恒盛毛纺织技术改造、热电公司扩能改造、皮革公司污水处理等技改项目投产运行。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44户,新增就业人员2000人,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贡献率显著提高。荣获“全国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十佳市”称号。
    (三)强化农业基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常规与特色并重,农业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达到15.18亿斤,牧业产值实现9亿元,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3.1%。
    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注重发展辣椒、油葵、山杏、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农业步入了顺应自然条件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良性发展轨道。大力发展牧业经济,突出抓好奶牛产业,奶牛数量稳中有升,日产鲜奶达到240吨,年实现产值4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0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5户,白城市级6户。金塔集团公司成为我省西部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建高效农业园区3个,园区总数发展到16个,庭院经济农户发展到2.4万户,户均收入700元。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洮南辣椒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作为省全程农机化示范项目试点市,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面积19万亩,全市农机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整理有效实施,病险水库和堤防险工险段得到加固。全年造林18.5万亩,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431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994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168万元。兑现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资金2280万元,大型农机具补贴资金400万元。种植业投保面积75906公顷,省核定受灾赔付资金1079万元,赔付数额居白城市首位。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后备母牛补贴资金167.4万元。通过兑现公益林补偿金和启动30万吨粮食保护价收购工作,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3500万元,加强了村镇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村容镇貌明显改观。强化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75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四)增强保障能力,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争取资金,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培养壮大基础财源。实施创业孵化工程,鼓励机关干部引领创办民营经济实体,努力培植新兴财源。全面开通税收信息化平台,开展税源清查,积极挖掘增收潜力。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强化税收征管手段,努力做到应收尽收。预计全年国税收入9580万元,完成计划的121.3%,同比增长35%;地税收入66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8.2%,同比增长22.9%;财政收入按计划全面完成。
    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克服了偿还政府主权外债和政策性支出增幅较大的压力,实现了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目标。加强政府采购工作,预计全年完成采购额7500万元,节省资金825万元。
    (五)建设有形市场,商贸经济日渐活跃。
    整合商贸资源,增强载体功能,有形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内外贸易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重点规范了铁东杂粮杂豆、黑水西瓜、福顺辣椒、万宝粉条四大专业市场,扶持壮大了蛟流河、万宝乡杂粮杂豆等“卫星”市场,有形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市场网络。加强规范与管理,旧物市场、建材市场运营平稳。
    对外贸易有序进行。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年投放各类贷款8.9亿元,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三友”牌服装、聪明源绿豆饮品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洮南香系列白酒、葵中宝植物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黑水西瓜”、“万宝粉条”地理标志商标完成国家注册,“洮南辣椒”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
    (六)完善城市功能,古城面貌明显改观。
    投入城市建设开发资金2.5亿元,对城区及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行了修建和完善。启动7.6公里火碱沟治理工程,改造完成5.3公里。加强污染减排治理,关闭市区小造纸厂等污染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1104户,开发楼房面积11.3万平方米。罩面维修光明街、广昌路14万平方米,硬化巷道2.8万平方米,清淤排水管道110公里,翻建维修公厕10座,栽植树木52万株、花卉25.6万株。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市民城市意识明显增强。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被评为“2008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之一。
    (七)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投资1143万元,对城乡校舍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高考成绩在白城各县(市)排列第一名。“普九”债务化解工作有效开展,清理锁定债务3976万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平稳运行,3.6万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政策,1424名初中贫困家庭住宿生享受生活补助。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政府投入资金,动员引导24.3万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8%,比上年增加  7.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实施,预计参保人数达到8.3万人。扩大城乡低保范围,发放低保资金2761万元,发放救灾款物650万元。巩固计生工作成果,完成了人口控制计划。强化监管整治,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任务超额完成,“草原之夏”系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启动。成立市博物馆,举办了文物展览和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了全民健身运动会,获白城市第四届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积极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开发就业岗位8517个,新增就业819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83人。劳务输出1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6亿元。投资8306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2040户。实施危桥改造和道路建设,改造危桥7座,修建洮突线公路28.6公里。落实信访责任,加强重点时期、重点人员、重点领域监管排查,及时化解矛盾,保证了奥运期间信访稳定。市长公开电话有效运转,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省政府评为“平安畅通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依法治市扎实推进。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土地调查、全省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史志、档案、气象、社会保险、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八)加强机关建设,政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机关作风得到有效改进。扎实开展了“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机关干部亲民为本、富民为先、惠民为重、安民为要的思想观念更加牢固,加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对干部的认同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强化。加强行政审批工作,政务大厅运行良好,30个行政部门468项行政许可、1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纳入审批中心统一管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落实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
    法制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权力制约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廉政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实行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珍惜民资民力,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办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树立了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08年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级班子团结共事、聚焦发展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洮南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洮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化水平不高;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就业和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政府职能转变和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任务还很艰巨。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从面临的形势分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受到了一定冲击,致使我市部分工业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受阻,部分企业生产停滞,城乡就业压力增大。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我市经济运行的压力和困难。从发展机遇的角度分析,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和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宏观政策,为我们欠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三农”扶持力度,为我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机遇不错失,把握机遇不懈怠,抢抓机遇不迟缓,动员一切积极力量,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打破常规,抢先抓早,统筹谋划好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机遇,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统领,以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民利实事为主线,坚持统筹协调,突出资源开发,强化投资拉动,着力将洮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推向新阶段。
    预期发展目标是: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同比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拓宽融资渠道,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
    大势当前,我们要树立转“危”为“机”思想,利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充经济总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紧紧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工业技术改造、交通能源、生态环保、民生民利等十个方面,抓紧实施一批、申报一批、谋划一批大项目,迅速形成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强势拉动。
    加快项目实施步伐,尽早实施向阳百万千瓦风电一期续建工程、同力风电一期工程、通村公路和廉租房建设等项目。继续争取资金,完成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和泥草房改造任务。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对垃圾处理厂、公铁立交桥和乡村公路改造等项目,采取对口申报、分行业对接的方式,盯紧审批机关,盯住重要岗位,实行派驻式、跟踪式协调,力争项目多批复、早开工、早见效。加强项目储备,科学谋划优势资源加工等具备潜质的项目,统筹规划生态环境治理、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等投资较大的项目,做好包装和论证,为组织申报奠定基础。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招商手段,落实招商政策,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重点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主动开展敲门招商、项目对接招商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财政贡献突出的加工项目,以大项目、大招商拉动经济大发展。加强产业链整体引进,增加产业关联度,努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全年计划引资35亿元。
    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对项目进行“保姆式”服务、“封闭型”管理和“零距离”跟踪,确保项目建设“一路绿灯”,做到意向项目促升级,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
    (二)培育做强产业集群,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要有新提高。
    继续把工业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富市之道,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工业提速增效”活动,全面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积极发展重点产业,扩大工业经济规模。依托自身优势, 坚持走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路子,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绿色能源三大产业集群,逐步做大生物制药和矿产资源开发两大产业,把我市工业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依托经济开发区,筑牢工业发展平台。抓好产业分区规划,坚持高速度填充,加快项目引进和企业入驻,积极沟通协调,促进废旧钢铁加工、青大奥普太阳能热水器加工等16个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建设。加强对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的运营调度和指导服务,确保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
    加快企业改制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存量资产经营收益。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妥善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落实国家政策,帮助和引导企业搞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规划实施多晶硅开发、金升冶金扩能和吉林天合风电设备扩建等项目,努力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协调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要有新推进。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源,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多村一品,数乡一业”的发展思路,着力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巩固和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发展庭院经济专业村屯。继续抓好以奶牛为主的牧业经济,引导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现代牧业小区,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大力发展辣椒、油葵、山杏、乳制品等特色产业加工,培育高效农业园区,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搞活农产品贸易流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抓好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5万亩,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实行科学禁牧。整合农业政策资金,实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城郊污染区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电网、农田复垦整理和全程农机化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和生产效率。
    切实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畅通农民信息渠道,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研究制定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主导产业成长壮大。推广节水灌溉、测土施肥、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省“十强镇”建设为重点,以省级推进村为载体,积极探索多方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打造承接产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妥善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途径。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技能,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四)强化财税监管,财政实力要有新增强。
    坚持挖潜增收与向上争取相结合,多措并举,拓宽生财聚财渠道,实行宽进严出,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培植壮大财源基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者引领和创办经济实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涵养新兴税源。扩大个体经营者和企业生产规模,培育民营企业大户,增加支柱财源。加大对利税大户、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稳固基础财源。
    加强财税管理。坚持依法治税,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做到应收尽收。科学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政策性支出和重点支出及时到位。加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政策,抓住国家降低贷款利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良好机遇,加强协调,增加信贷额度,提高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流通载体建设,城乡贸易要有新发展。
    以培育绿色农畜产品为主、兼顾特色工业品的北方最大物流市场为目标,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繁荣城乡贸易。
    加强对铁东杂粮杂豆市场的扶持、培育和管理。整合零散业户,发展规模经营,引进和培育龙头加工企业,统一制定自主品牌,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积极进行有机食品国际认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放手发展,放水养鱼;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尽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有形市场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流通保障。发挥黑水西瓜、福顺辣椒、万宝粉条等专业市场的品牌效应,整合“卫星”市场资源,积极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建工程项目,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配送等新型市场组织形式,培育现代流通企业,搞活商贸物流,拉动经济增长。
    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经营动态,指导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品种,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创汇水平。积极培育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全年力争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000万美元。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知名企业和产品,加大驰名、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的申报和宣传力度,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六)加大投入力度,城市品位要有新跨越。
    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完成市区火碱沟剩余改造任务2.3公里,彻底清除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重点对市区火碱沟改造地段进行绿化美化,治理面积2.2万平方米,修建百姓健身休闲广场,建设带状公园,促进城市品位提升。进一步做好市区公铁立交桥的申请立项工作,尽早启动建设,以改善我市交通阻塞现状。实施城区道路建设工程,修建改造部分街路,更换主要街路路边石和彩砖。继续实施安居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为百姓提供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继续完善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开发区快速转移,为建设现代中等城市奠定基础。
    强化市民城市主人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抓好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打造城市良好形象。
    (七)关注民生民利,社会事业要有新进步。
    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救灾救济、扶贫救助工作,健全扶贫解困长效机制,逐步扩大救助范围,保障城乡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多方筹措资金,改造农村部分校舍和卫生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城镇医疗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抓好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扩大参合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卫生监管,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加强体育场馆、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快广电网络全覆盖进程,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抓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努力化解信访矛盾,创建“平安洮南”。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市长公开电话进乡村活动,完善基层网络,增强服务功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积极抓好农村泥草房改造和万宝煤矿塌陷区改造工程,改善乡镇居民住房条件。完成25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全面推动审计、统计、气象、史志、档案、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率要有新提升。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强化科学发展观念,创新政府工作。洮南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的市情是发展速度不快,最中心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站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政府工作创新。在谋求跨越振兴、实现富民强市的实践中,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做到没有深入调查不决策,没有科学论证不决策,没有比较方案不决策,使决策科学可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突破性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推进工作中更注重实效,在政绩评价上更注重民声,在工作管理上更注重规范。
    强化服务大局观念,大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服务,抓服务就是抓发展。必须把软环境建设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认真落实优化软环境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检查收费事前报批制度。压缩、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和年审年检项目,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全面提高机关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跟踪督办,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
    强化政府形象观念,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有效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完善行政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实行项目建设公开招投标、基建项目跟踪审计、项目监理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克服困难,埋头苦干,为加快洮南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
d879b58f41ff5171506f2c0153b2031b_red.png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