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
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3-23 00:00:00 来源:
收藏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29日在洮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孟兆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0年工作总结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各项发展成果集中显现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项”战略,加快推进“五城”建设,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7.5亿元,同比增长30%,是“十五”期末的2.9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24.1%,是“十五”期末的2.9倍;地方级财政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38%,是“十五”期末的2.8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5亿元,同比增长46.9%,是“十五”期末的6.8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期末的47?24?29调整到25?40?35。2009年县域综合增长指数在全省排在第15位,一年跃升26位,创造了“洮南发展速度”,荣获特殊奖。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建设重点项目102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项目建设数量、投资规模、质量层次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纺织服装和冶金制造五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预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0亿元,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利润1.5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5.4倍、5倍和4.2倍。开发区经济总量快速填充。大唐向阳百万千瓦风电一期、天合风电装备运行维护、金塔集团辣椒食品、天汇水泥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企业达到15户,占全市总量的24.5%;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达到19亿斤,创历史新高。注重结构调整,辣椒、油葵、绿豆等特色种植形成规模。以奶牛为主的牧业经济长足发展,奶牛质量稳步提升。棚膜经济快速起步,大棚总数达到1.2万栋,成为全省发展典型,全年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国税完成收入1.23亿元,地税完成收入1.28亿元,财政完成收入6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33%和41%,实现了保运行、保重点、保稳定的目标;商贸经济繁荣活跃。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26%,是“十五”期末的2倍。
    (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适时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采取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变现毛毡制品厂等企业闲置资产,偿还职工敏感债务400万元,累计偿还债务2569万元。推进粮食企业改革,1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上划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结束,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工作有效开展。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广泛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活动,招商领域不断拓宽。全年引进项目85个,到位资金35.7亿元。外贸经济实现恢复性发展,全市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56户,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200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29%和71%。
    (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8亿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突破50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棚户区改造先进县(市)。改造农村泥草房2.3万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泥草房建设先进单位。北道口公铁立交桥建成通车,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妥善解决。建设通村公路308公里,两年建设里程624公里,顺利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投资额度、建设里程连续两年排在全省县(市)之首。实施了热电公司扩能改造工程,供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第二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铺设供水管线43.5公里,改造污水管线9.17公里,彻底结束了市区污水露天排放的历史。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投资2251万元,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完成造林绿化23.5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3.7%。
    (四)民生状况极大改善。2010年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1.4倍。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4平方米和23平方米,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20%和1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救济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5万人和8.9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10148户特困家庭纳入低保范畴,累计发放低保金1.3亿元。扎实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人员4485人。积极参加农业保险,农民种植风险有效降低。扶贫帮困、社会救助取得新成效。投资997万元,完成了36个村(屯)和场(站)饮水安全工程。
    (五)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共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步推进。投资2557万元,对16所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和疾病防控能力普遍增强。积极发展老龄事业,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人口与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全面完成人口控制计划。广电事业成效明显,新闻宣传工作质量提升。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认真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日益好转。加强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落实信访责任制,信访问题有效解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土地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街道、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及妇女儿童等项工作纵深开展。
    (六)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机关作风,政务环境更加优良。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件、政协委员提案70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日益完善。“五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乡镇司法所改造顺利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推进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行政务公开,阳光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卓有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及所有关心洮南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综合实力不强;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企业整体竞争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度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服务意识不强,经济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白城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开放活市、民营富市“四项”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城、特色农业城、区域商贸城、绿色生态城、和谐文明城“五城”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具有洮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着力加快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综合经济实力要实现新跨越。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7亿元,年均递增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7亿元,年均递增2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6亿元,年均递增24.7%;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6.06亿元,年均递增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3亿元,年均递增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0元,年均递增17%;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年均递增15%。强化工业主导,加快“新型工业城”建设步伐。围绕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扩大总量,发挥开发区平台载体作用,重点发展能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纺织服装和冶金制造五大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全面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到“十二五”期末,工业总产值达到28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5亿元。稳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城”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粮食产量达到23亿斤以上,进一步壮大辣椒、油葵、西瓜、杂粮杂豆、奶牛等特色基地规模,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保障,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0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15户,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被率达到18%,林业总产值实现13亿元。围绕“区域商贸城”建设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流通体制,培育新兴业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把我市建成吉林省西部重要的区域商品集散地。到“十二五”期末,各类市场发展到70处,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商贸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
    (二)经济结构调整要取得新进展。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1?47?42。统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发展新型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规模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动企业生产向高端化迈进。大力开发绿色能源,培育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发展旅游业,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服务功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的轨道上来。
    (三)基础设施建设要迈出新步伐。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的原则,实施大规划、大改造、大开发,逐步向中等城市迈进。加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纳承载能力。坚持市场化运作,着力将行政中心、部分商业网点、服务机构科学迁移,带动住房、医疗、餐饮等事业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开发楼房150万平方米,内环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面改造升级市乡公路。城市二环路高标准建成,巷道全部硬化;市区铁路沿线打造“一贯三横”穿越通道,即在北道口公铁立交桥和人行天桥建成基础上,建设南道口铁路下穿通道和南出口公铁立交桥,提升城市形象;适时建设通屯公路,全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绕“绿色生态城”建设目标,大力抓好城区绿化美化,新增绿地230万平方米,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期末,市区供水普及率达到70%,新增供热、供汽能力360万平方米和150吨/小时,集中供热率达到95%,城市燃气入户率达到40%。加快节点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农村人口吸纳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改革开放要取得新突破。抢抓国家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拓宽对外开放层次,广泛开展对外招商,促进产业融合和配套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洽谈引进招商项目1200个,利用域外资金490亿元。大力发展外贸出口业务,“十二五”期末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200万美元,年均递增14%。巩固国企“双退”改革成果,有效盘活企业闲置资产,全部化解职工债务和遗留问题。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管理办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进城落户准入限制,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十二五”期末城镇人口达到2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五)民生社会事业要务求新成效。围绕“和谐文明城”建设,把发展经济与造福民众相统一,让百姓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十二五”期间,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平方米和28平方米。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启动农民养老保险业务,完善社会救济救助等项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络。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到“十二五”期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10项,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质量。
  三、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做好2011年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实施“四项”战略和“五城”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投资拉动,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2亿元,同比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3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16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2.62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00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同比增长15%。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财源的理念,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办法,主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资本、技术转移,力争在项目引进的数量质量、投资规模、建设领域上实现新突破,使更多的知名企业和集团落户洮南。
  2011年,围绕实施“双百”工程,规划重点项目五大类10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一是新型工业类项目37个,计划投资91.6亿元。重点建设500千伏升压站,投资2.5亿元,破解风电输出“瓶颈”;实施大唐向阳百万千瓦二期和吉林同力风电三期工程,投资35亿元,开发风电35万千瓦;引进苏州特谱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风机制造和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热电公司扩能改造投资3.2亿元,计划新建2台30兆瓦备压机组,2011年建设1台机组,配建180吨/小时供热锅炉,增加发电量,提高供热能力;抓好金塔集团辣椒红色素萃取、200万吨天汇水泥二期工程等续建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启动实施太阳能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1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完成大唐5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现代农业类项目15个,计划投资2.6亿元。重点实施园区农业项目,投资6000万元,新建大棚3000栋。投资3000万元,启动辣椒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建立辣椒育苗、插秧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试验田。积极争取政策和加大投入,扩大膜下滴灌面积。三是区域商贸类项目5个,计划投资7000万元。重点建设蒙兴物流建材批发市场,完成投资6000万元。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四是生态建设类项目4个,计划投资1.1亿元。重点实施生态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780万元。五是民生基础类项目49个,计划投资24亿元。重点建设安居工程、文教卫生、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亿元,新建洮南至福顺、黑水至安定公路,改造那金至万宝镇、东升至胡力吐公路,对2座危桥进行重建,在有条件的乡镇启动“屯屯通”水泥路工程。投资2000万元,启动南道口下穿通道建设项目。
  加强项目服务与管理。开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认真落实领办代办、跟踪包保、检查准入等制度,简化审批程序,为投资者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储备和包装,掌握国家投资政策和方向,立足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包装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民生基础等方面项目85个以上,使项目建设形成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和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坚持“工业立市”思想,把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提高产业集聚能力。2011年,预计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户,总数达到70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31.4%;工业增加值达到27.5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33.3%。
  发展重点产业,盘活做大存量资产。加快开发改造步伐,计划完成技改投资32.5亿元。敖东洮南药业引进开发的国家级新药心脑舒通冻干粉针,力争投入批量生产,年实现产值4亿元,税金达到6000万元。抓住原料加工和市场营销两个环节,建设毛条加工车间和洗净毛市场,促进粗纺行业整体上水平。引进山东客商投资6000万元,启动盘活一毛闲置资产。恒盛毛纺织加强高档产品研发,打造服装面料精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推动金塔集团尽早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我省西部第一家上市公司。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节,保证重点企业生产需求。
  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引进培育增量资产。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开发区路网、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完成土地征用和收储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落实扶持政策,实行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快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超亿元项目8个,确保规模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开发区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亿元。
  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对无法恢复生产的工业企业,采取政府土地收储的方式,统筹变现企业资产,偿还职工敏感债务,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金升冶金恢复生产、洮南香酒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立足县域实际,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
  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辣椒、油葵、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重点抓好辣椒和奶牛产业。依托金塔集团、爱迪尔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着力将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技术向特色产业倾斜,通过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的办法,品种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满足企业生产原料供给,辣椒加工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6亿元,税金达到7000万元。围绕10万头优质奶牛和百万只品种蛋鸡发展计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扩大园区养殖规模,新建牧业小区和规模养殖场43个,奶牛、蛋鸡集中饲养比重达到70%。积极引进香港明一乳业,提高奶牛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扩大高效农业规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抓好林业建设,以绿色通道、荒山荒地造林和村屯绿化为重点,全面落实造林地块、资金和苗木,着力打造绿化精品工程,全年造林绿化9万亩,提前一年完成“三年大造林”任务。落实林权,加强管护,保证林木成活率,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投资2400万元,新打抗旱水源井1000眼,完成白石岭、马场泡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落实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全市农机化水平。
  坚持点面结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多村一品,数乡一业”的思路,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强化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突出抓好以中心节点镇和省级示范村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树立新农村发展典型。全面推广村级一事一议做法,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持续推进农村“三化”工程,促进乡村文明。
  (四)搞活商贸流通,全面做好财税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导向支持作用,巩固和扩大基础财源;注重引进和培育一批效益好、贡献大的税源性企业,增加新型财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严格依法治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坚持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一起抓,充分发挥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的作用,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坐收坐支问题发生。加强工商业户管理,重点在税收上下功夫,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用小财政办大民生、用紧财政办急需民生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财政对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保障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量。继续抓好农村新三类金融机构建设扶持工作。
  加强载体建设,繁荣活跃城乡贸易。整合铁东杂粮杂豆市场零散业户,制定扶持政策,发展规模经营,增强区域集散功能。进一步完善黑水西瓜、福顺辣椒、万宝粉条等市场基础设施,提升专业市场建设水平。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引导商业网点进农村、进社区。全面落实家电、汽车下乡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积极培育自营进出口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扩大自营出口份额,全年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3200万美元。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商标申报和宣传力度,扩大名牌产品知名度。
  (五)加大建设规划和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我市提升城镇化水平奠定基础。计划投资6.5亿元,开发楼房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开发建设标准,重点在高层标志性建筑、精品住宅小区、精品商业区建设上下功夫。加大依法拆迁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城市开发拆迁难问题。加强建设规划审批管理,着力解决楼房样式不新、质量不高、小区绿化面积不足、物业管理松散等问题。对通过审批的开发项目,实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因开发对道路及市政设施破损恢复到位,解决重开发不重维护的问题。
  加强市区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投资1125万元,拓宽西二环路,建设松辽街中段和沁源北街,铺装面积1.8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管线2800米;对团结路进行罩面维修,修复主要街路两侧破损人行步道2万平方米。
  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彰显现代城市魅力。投资2700万元,高标准实施北湖湿地公园及立交桥两侧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铺种草坪11.8万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2万株,临湖兴建五星级宾馆,打造北侧亮丽出口;投资570万元,实施森林广场改造工程,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绿色景观带,打造南侧绿色出口。坚持适地适树、见缝插绿的原则,投资500万元,市区栽植各种花卉树木35.5万株。对西出口枯死树木进行更换,对光明街、广昌路、建设路等主要街路两侧围栏实施立体绿化,对光明南街、团结路绿化带裸露部分栽植花卉21万株,对敖东广场、绿缘广场、富文广场进行绿化补植,增加绿化层次,提高绿化水平。
  加强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破坏道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市人性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保证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六)注重改善民生,加速构建和谐洮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抓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春节前每人另行发放补贴300元,减轻因物价上涨对弱势群体造成的生活负担。二是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市财政注入资金300万元,办理医疗补助卡,为城镇职工就医买药创造便利条件。三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投资8.2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12000户,配建和购置廉租住房300套,进一步改善城乡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四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资6000万元,启动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农家书屋81所、农村文化大院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五是深入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开发就业岗位6700个,新增就业人员6500人。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措施,新开发公益岗位300个,对特殊对象实施就业扶助。六是加强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86万元,新建黑水五中、瓦房中学、万宝镇中心校等5所农村校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七是硬化巷道方便市民出行。计划投资300万元,重点对民强西路两侧,富文路至育英路、兴安街至西二环内巷道进行硬化铺装,面积8万平方米,改善百姓出行条件。八是建设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投资3000万元,改造森林广场,建设北湖湿地公园和体育场休闲广场,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便利条件。九是实施“暖房子”工程。启动热电公司、昌茂公司扩能改造工程,增加供热面积,提高供热质量,保证取暖期室内温度达到18℃以上。加强建筑质量管理,使新型保温墙体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十是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投资7000万元,完成市医院续建工程,建设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城乡医院配置先进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七)积极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步。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2项,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名牌产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适用型人才。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方向,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积极筹措资金,有效化解“普九”债务。加强新闻宣传,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发展旅游产业,规划旅游精品线路,引资开发仿古一条街。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抓好传染病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强化计生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3.17‰以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创建“平安洮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规范群众上访行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广大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维护财经秩序。加强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物价监管,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积极做好老龄、档案、气象、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支持发展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围绕找准工作定位,把握好政府角色。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自觉接受市委的统一领导,全面实施好市委的决策和部署。必须自觉执行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必须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同法院、检察院的联系,做到相互支持。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善于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形成洮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围绕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着眼建设务实型政府,切实把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求,积极营造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争一流的良好氛围。重点工作必须重点部署、重点落实、重点检查,一抓到底,层层抓落实。强化工作目标管理和行政工作问责,严格督查督办,重实绩、看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加大整治“中、梗、阻”力度,解决工作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确保政令畅通。采取综合措施,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社情民意,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应强烈的社会问题,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依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建立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的政府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公开民主、科学可行。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管理工作法制化。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扎实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围绕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模范遵守《廉政准则》和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形成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加大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规范操作,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硕果累累,充满喜悦;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全面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和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d879b58f41ff5171506f2c0153b2031b_red.png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