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 |
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1-12-30 00:00:00 来源:
收藏
洮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实施“四项”战略、加快“五城”建设工作主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负重拼搏,扎实苦干,积极面对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应对挑战,合力攻坚困难,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展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增速加快,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70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198401万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302811万元,同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95845万元,同比增长21%;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8223元,比上年增长18.4%。三次产业结构明显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24.8:38.7:36.5调整为2010年的24.9:38:37.1,一产作用减少,二、三产业作用增强。一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1.8%,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1.3%,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6.9%,二、三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541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本级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276万元,同比增长38%,全年全口径财政支出160275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9153万元,同比增长28%;教育支出22591万元,同比增长31%;科学技术支出309万元,同比下降2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14万元,增长5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891万元,同比下降21%;医疗卫生支出15843万元,同比增长47%;环境保护支出7757万元,同比增长28%;农林水事务支出25781万元,同比下降1%;交通运输支出8295万元,增长7.3倍,重点支出得到了有效保障。

  就业再就业成果显著,公益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24人,完成年计划141.9%,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5180人,完成年计划12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81083人/次,完成年计划105.3%,实现劳务收入10.9亿元。异地转移64541人,完成年计划的103.1%。

  农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把发展适应农业和效益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各种措施,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辣椒、西瓜、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科学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255万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02285万元,增长14.5%;林业产值4710万元,同比下降24.4%;牧业产值155655万元,同比增长23.9%;渔业产值2973万元,同比增长2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32万元,同比增长3.8%。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98401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07434万元,同比增长17.3%;林业增加值2771万元,同比下降27.7%;牧业增加值83871万元,同比增长25.2%;渔业增加值1474万元,同比下降20.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852万元,同比增长3.3%。全年粮食总产量15.11亿斤,同比增长24.9%,其中玉米产量10.3亿斤,同比增长9.4%,水稻产量1.9亿斤,同比增长27.4%。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5万公顷,同比增长1.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2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1万公顷。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5.6万吨,增长14.6%,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3.6%,牛奶产量18.5万吨,增长27.6%。

  按照基地拉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城乡互动的原则,在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和庭院经济的基础上,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倾斜,奶牛、辣椒、杂粮杂豆、西瓜、水稻、粉条、油葵、山杏八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区域化特色优势和专业化规模优势明显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20个,带动农户3.7万户。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345多个,经纪人队伍571人,辐射带动农户1.8万户。初步构建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和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全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户360户,其中规模以上21户,产品涉及辣椒油、辣椒精、辣椒碱、辣椒红色素、辣椒面、葵花油、大米、粉条、绿豆系列饮料、紫苏油、紫苏胶囊等系列产品。5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印证,有机食品20种。无公害农产品29个,印证 10个,大大提高了我市绿色农产品知名度,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

  工业和建筑业 

  坚持“工业立市”思想,把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速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发展重点产业,盘活做大存量资产,加快开发改造步伐,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引进培育增量资产,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发挥民营经济的补充作用,工业经济平稳回升,五大产业基地增势凸现,工业总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户,净增3户,增长5.7%,工业总产值614227万元,同比增长28.2%,工业销售产值596936万元,同比增长27.8%,销售率达到97.2%,比去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578343万元,同比增长31.2%;实现利润总额11812万元,同比下降8.2%;实现工业增加值132011万元,同比增长30.6%。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配混合饲料、服装、饮料酒、精制食用植物油、中成药、发电量、轻革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止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已有民营工业54户,比上年末增加3户,占总户数的98%,实现工业增加值1294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利润14490万元,比上年增长20.4%。

  投资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全年资质内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面积494213平方米,同比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3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9.1亿元,同比增长5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同比下降10.8%;房地产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50%。

  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强劲支撑作用继续显现。2010年全市2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82个,比上年增加23个,同比增长38.9%,完成投资82.3亿元,同比增长34.2%,5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比上年增加12个,同比增长23.8%,完成投资额65.4亿元,同比增长12.6%。

  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同比增长18.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26.8%,乡村零售额4.1亿元,同比下降4.7%;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为0.8亿元,同比增长11%;零售业零售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29.4%。

  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面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外贸出口政策,努力培植壮大经营主体,但外贸进出口下滑被动局面依然存在。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73.05万美元,同比下降39.7%,其中进口148.61万美元,同比下降20.49%,出口1424.44万美元,同比下降41.2%。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招商工作强势推进。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82个,协议利用域外资金228.0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53亿元,同比增长80.4%。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509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截止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806.4公里,按行业等级分:省道81.5公里,县道197.8公里,乡道642.8公里,村级公路884.3公里,全年公路专业养护里程258公里,其中干线养护里程121公里,农村公路养护137公里。“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14公里。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86万吨,货运周转量2604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395万人,客运周转量18208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14182公里,增长12.6%,全市公网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其中:公网电话用户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733万元,发送函件4.6万件,特快专递3.3万件。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我市旅游资源宣传力度,组织了“草原之夏”系列活动,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末,全市共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际旅游收入2.2亿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435520万元,比年初增加60055万元,其中,企业存款76532万元,比年初增加8687万元;财政存款676万元,比年初减少3213万元;机关团体存款86757万元,比年初增加22295万元;储蓄存款268057万元,比年初增加30743万元。在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132387万元,比年初增加27228万元,定期存款135670万元,比年初增加3515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253418万元,比年初增加1188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84375万元,比年初减少4797万元,中长期贷款69043万元,比年初增加16680万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保险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0494万元,同比下降32.2%。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2148万元,同比增长61.9%;人寿保险业务收入4620万元,同比增长12.1%;农业保险业务收入2920万元,同比增长19.2%。全年保险业务支出5970万元。其中:人寿保险业务支出2450万元,财产保险业务支出1699万元,农业险业务支出1521万元,其他保险业务支出300万元。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7144万元,同比增长21.7%。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蓬勃发展。2010顺利经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全年科技成果开发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全年共储备24个项目,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12项,获批项目7项,其中:国家项目3个,省级项目4个。截止年末,已立项项目占年计划的100%,争取各项科技项目资金415万元,全年科技人员1.6万人。

  全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214人,毕业259人,招生757人,教职工30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9人,中级职称152人,初级职称59人。普通中学23所,其中高中2所,初级中学21所,全年高中在校学生4603人,毕业生1420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3350人,当年招生4153人,毕业生4086人,全市普通中学教职工1742人,专任教师1314人。全市小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末全市小学180所,在校学生22478人,当年招生3952人,,全市幼儿园9所,幼儿入园人数2657人,在园幼儿3633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入学率达100%。特殊教育一所,在校学生96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图书、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艺术演出团体1个,全年演出75场,文化馆1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3次,文物管理所1个,收藏文物140件,其中三级品20件、套,古代文物4件,近现代文物16件,全年举行展览2次,参观人数达9000人。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6.5万册、件、套,总流通量4万人次。全市现有广播电视节目三套,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全市电视节目66套,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年有线电视用户达2.3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个,其中市级医院1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32张,卫生技术人员1580人,每万人拥有床位41.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9人。

  参加省内各项赛事成绩突出,全年省级赛事中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15枚,白城市赛事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枚,向上级输入体育人才12人。

  环境保护与治理 

  全市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大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1736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323 mg/m3;氮氧化物年日均值为0.0287 mg/m3,均好于国家城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治理状况良好,辖区内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三类水体功能区的要求。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了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的单位,分别进行了限期整改、关停和取缔,全市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先后淘汰和关闭了一批落后的产能企业,对已停产多年,恢复生产无望的企业下达了彻底关停的决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完成减排COD375吨,SO2减排量25.6吨,已经过环保部复核验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和城市整体功能有所改善,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56个,拆迁6375户,面积51万平方米,新建棚改楼房147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5975户,通过购买廉租住房和配建共有产权廉租住房等不同形式,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实物配租廉租住房522套,2.55万平方米,累计发放租赁补贴1604万元,有1.8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实物配租或租赁补贴等不同方式,得到住房保障。铺设供热管网4公里,提高了供热水平。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同时完成了绿缘、敖东、富文三个火碱沟改造带状广场的硬化和绿化任务,加强了城市美化亮化。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总人口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万人,非农业人口15.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122人,出生率9.42‰,死亡人口3832人,死亡率8.76‰,全年净增29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62‰。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10年,居民储蓄存款268057万元,增量高于上年,人均储蓄存款6092元,比去年增加673元,增长44.1%。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7666元,增长7.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68元,,增长12.7%。

  据抽样调查,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9.94元,比上年增长12.5%。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9%,比上年增长7.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8平方米, 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842.78元,比上年增长27.6%。

  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8876人,同比增长2.4%,养老保险征缴收入8076万元,比上年增加218万元,增长2.8%,支付养老保险统筹金22019万元,比去年多支付4510万元,增长25.8%;失业保险人数18636人,失业保险征缴收入372万元。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市职工医疗保险70015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居民86321人。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城乡低保27772户,低保人数28790人,其中:城镇低保10089户,低保人数17683人;农村低保10330户,低保人数18460人。全市救助站1个,全年救助560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20处,社区服务中心24个,社会福利院2所,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8所,入住老人502人,城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1所,入住老人31人,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说明:1、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指标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d879b58f41ff5171506f2c0153b2031b_red.png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