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
- 中
- 大
洮南,是一座区位优越、物产丰沛的城市
洮南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1°38′至123°20′,北纬45°02′至46°01′,坐落于广阔的松嫩平原腹地,背靠绵延的大兴安岭,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全市幅员面积5107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16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个),221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全市耕地371.5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约10亩),林地208万亩,草原62万亩。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4.48亿立方米/年。境内有大小河流7条;有群昌、创业中型水库两座,蓄水能力12680万立方米;有郭家店、四海泡等大小泡沼39处;有水面43.6万亩,可养鱼水面32.6万亩,已养鱼水面18万亩;苇塘15.4万亩,可采苇面积7.2万亩,年产芦苇8000吨以上。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29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盖率达到12.5%。现已探明的金属有铜、铝、铅、锌、铁、金、银等;非金属有煤、珍珠岩、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等20余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年均降水量370毫米,年平均实际日照3005小时,全年无霜期128-136天。盛产防风、甘草、麻黄草、蒺藜草等中药材220余种。洮南辣椒、洮南绿豆、黑水西瓜、万宝粉条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
四海河湖
洮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京齐、呼海铁路和111国道、长白公路通过,南可入关进京,直达沈阳、大连;北可直达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公路以城区为中心,成辐射状连接各乡镇,通车里程达861公里。有国家级干线公路和长白西线省级公路在境内穿过。距珲乌高速车程不到20分钟,已建成通车的嫩丹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距省会长春机场4小时车程,距乌兰浩特机场70分钟车程,距白城长安机场20分钟车程。
洮南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1、给水系统:洮南市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现己形成日供水3万吨规模的城市供水系统,可满足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用水。境内有洮儿河、蛟流河两条河流蜿蜒流过,灌溉着流域内万顷良田。
2、供电系统:全市现拥有变电所3座,供电主干线路114公里。主变容量12300千伏安,可完全满足企业用电需求。
3、城市供汽系统:洮南热电厂年产蒸汽139万吨,在满足企业用汽的同时,实现了城区450万平方米居民楼集中供热。
4、通信设施:光纤、宽带、4G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覆盖城乡。
洮南,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洮南就是战略要地。据史书记载和考证,早在1000多年前,辽金时代在洮南建立的泰州城,已是我国北方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唐宋以来,更成为中原与北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军事战略要地,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光绪28年,清政府在洮儿河、蛟流河两河交汇处即双流镇设立蒙荒行局。光绪30年(1904年)设治建府,史称洮南府,管辖靖安(白城)、开通(通榆)、安广(大安)、醴泉(突泉)和镇东(镇赉),隶属奉天(辽宁)。1913年,设洮南县。1914年,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建制,在洮南设洮昌道尹公署,管辖靖安、开通、康平、怀德、法库等14个县,成为奉天省自法库以北、嫩江以南中心城市。1946年,作为西满解放区中心城市,辽吉区、辽北省行政公署先后设立在洮南。1987年,洮南撤县设市。
洮南1904年设府以来,商业物流沿洮儿河、嫩江、松花江航道进行转运。民国时期四洮、洮昂铁路开通后,促进了洮南商业物流的发展,两个火车站四个货场,每年输出物资20万吨,输入物资10万吨。洮商经营项目广泛,市场物资充足,商贾云集,洮南商业年销售总额达到3000多万银元。每一项经营项目都有商会,约有专项商会30多个,在专项商会上又有洮南总商会。1914年洮南开辟为商埠以后,吸引众多中外商人千里迢迢来此做生意,是当时东北三省及内蒙百余个府县旗的商埠中心。
洮南,是一座加快崛起、蓄势腾飞的城市
近年来,洮南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审时度势,全面实施“1357”发展战略,通过抓招商上项目、抓调整促转变、抓民生促和谐、抓党建促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7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同比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6.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3元,同比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白城各县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均位居白城各县市首位。先后荣获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产粮大县、国家中医药事业先进市、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三连冠”等荣誉称号。
现代农业长足发展。位于北纬45度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的洮南大地,是精品优质作物的故乡。沙脆甜的黑水西瓜享誉中外;洮南辣椒走俏东北亚,占据了韩国进口辣椒80%的市场份额;万宝粉丝如龙须祥瑞;洮南水稻洁白似玉、温润清香;丰富的杂粮杂豆资源成就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倾力打造的自主品牌“洮之宝”,这更是学成归来的有志青年对家乡的反哺与回报。同时,紧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积极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市场化,走出了一条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新兴工业转型升级。新型能源、医药研制、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为洮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借助丰沛的风光资源,一大批风电企业先后落户洮南,系列光伏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新能源综合利用、立体开发格局已初步形成。医药研制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链条延伸拓展,骨干企业“腾笼换鸟”,创新始终贯穿于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打造了吉林西部最大的植物化学、生物化学药品生产基地。400万头生猪、150万只奶山羊,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正以大项目,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助力扶贫,富市裕民,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显现。纺织服装独树一帜,洮南已成为东北唯一生产精纺呢绒产加销基地,本土品牌特恩斯高档服装,远销全国各地,倍受消费者青睐,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模式逐步向中高端迈进。新型材料产业方兴未艾,建筑材料部品化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彰显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文化旅游独具特色。传统文化艺术在新一代洮南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关东刺绣、蛋雕、书画、篆刻、微雕已成为寻常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焕发出魅力的青春。旅游景区景点遍及城乡。目前,已开通了洮南城区至十八岛,至中国四海森林浴场,至昂岱山、敖牛山、老道沟一日游,黑水靶场一日游等五条旅游路线。走进十八岛,你可以尽情领略创业湖的秀美;亲历四海森林浴场,你可以感受森林氧吧的苍翠葱茏,四海湖的浩瀚潋滟;登上敖牛山、昂岱山,穿越老道沟,你会看见大兴安岭余脉的重峦叠嶂,那漫山的野花,茂密的丛林,奇形怪状的石林会让你产生无限的遐想;在洮南城区穿行,你会看到已近百年历史巍峨豪迈的吴大帅官邸、光绪皇帝御笔亲赐“天恩地局”的蒙荒行局、香火旺盛的德安禅寺。
民生福祉显著提高。落实重大改革举措,行政审批、医疗卫生、文化体制、财政预算、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土地清查在全省率先完成,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连续位居白城各县(市、区)前列。医疗条件全面改善,城乡医疗保险支付限额大幅提高,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科技、文化、环保、档案等事业协调共进,发展成果普惠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增资政策足额兑现,社区干部、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普遍提高,群众收入大幅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阶段性脱贫目标预期实现。老城改造全面推进,北部新区拔地而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管理不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适时启动,居民物业管理逐步规范,卫生清扫、垃圾清运、冬季清雪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黑水、福顺、万宝等节点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路桥建设、造林绿化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洮南,是一座潜力无限、充满生机的城市
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吉林省委“三个五”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及打造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等目标的确立,为洮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未来几年,洮南将继续深入实施“1357”发展战略,围绕“打造省域经济新强县”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名牌”三大优势,重点采取“突出脱贫攻坚、狠抓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人才培引、推进依法治市”五项举措,务求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增强工业内生动力、释放服务业市场活力、彰显城乡宜居魅力、挖掘生态建设潜力、凝聚民生发展合力”上实现七个跃升。
洮南,这个潜力无限的城市,正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将在不断创新与持续进步中绽放异彩。洮南,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诚挚欢迎有识之士与我们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
版权公告 本网站所刊登的洮南市人民政府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栏材料均为洮南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主办单位:洮南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洮南市政务服务局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10038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88102000010 网站标识2208810008 联系电话:0436-63352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