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洮南市瓦房镇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瓦房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2024年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如最低生活保障审批、特困人员供养审批、临时救助审批等,通过取消、下放、合并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极大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例如,养老保险的办理,原本需要5个工作日,经过流程优化后,现在仅需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开展了法律法规条文普及、法律程序与司法制度讲解、法律热点案例分析与解读等宣传活动,悬挂横幅18条,进村入户宣讲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提高了群众的法律认知度,后续回访群众对于普法宣传的看法,群众对普法宣传表示认可,学习到了法律知识,并希望日后继续开展普法宣传。
(二)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全年共举办行政执法培训班4期,培训执法人员76人次,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制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确保行政执法行为规范透明。本年度行政执法案件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二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执法评议考核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全年共检查行政执法案件5件,对发现的2个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有效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党政责任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带头学习法治理论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法治素养,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本年度共组织相关学习活动4次,撰写学习心得19篇,有效带动了全体执法干部队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法治建设领导体制
成立了以王立春同志为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镇共同参与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定期召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推进重点任务,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共召开领导小组会议5次,审议通过法治建设相关文件2份,有力推动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法治建设考核机制
将法治建设纳入瓦房镇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对各站、办、所法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考核导向作用,有效激发了各部门、各单位推进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法治建设工作 “比学赶超” 的良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法治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在行政执法规范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时有发生;行政执法程序不够严谨,证据收集不充分,执法文书制作不规范等,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三)依法行政制度建设还需加强
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虽然广泛征求了意见,但部分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仍有待提高,一些制度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四)行政决策机制尚需完善
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程序制度,但在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决策事项的公众参与形式化,专家论证的独立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对决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预判和应对措施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教育纳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必修课,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培养,发挥领导干部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执法行为,对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形成有效震慑。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留痕、可追溯,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审查,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规范性文件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丰富公众参与形式,除传统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听证会外,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参与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健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决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决策执行情况,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决策目标的实现。